(
课件网) 【第03课】 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熟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2.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西北高原的风土人情,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品所蕴含的节奏美和诗意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4.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美。 刘成章 了解作者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中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此时也远离家乡来到省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 《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背景资料 抒情散文以抒发作家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对具体的事物的描写,以表情达意,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 文体知识 抒情散文 抒情方式 抒情语言 主要特征 借景抒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托物抒情:借事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情感; 简洁,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 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 ———《安塞腰鼓》刘成章 阅读积累,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字词过关 词语积累 根据预习任务,朗读下面词语的正确读音,并把读音标注在课文中。 骤雨 zhòu 亢奋 晦暗 羁绊 kàng huì jī bàn 磅礴 pánɡ bó 颤栗 冗杂 束缚 lì rǒng fù 字词过关 词语积累 文中找出下面成语,借用词典等工具书,说出下面成语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彻底觉悟或醒悟,多用于形容思想观念的革新。 大彻大悟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惊心动魄 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 叹为观止 戛:象声词。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戛然而止 朗读全文 要求: (1)认真听本文的音频,注意听语速、语调和情感的变化; (2)大声朗读全文,要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体会全文的情感变化; (3)标出全文的段落,划分出文章层次,勾画文章反复出现的语句。 内容过关 整体内容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每一部分朗读的情感、语调是如何变化的? 表演前(1-4段) 表演中(5-27段) 表演后(28-30段) 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表演后的寂静; 内容过关 整体内容感知 (2)本文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理清全文脉络,了解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4段) 第二部分(5-27段) 第三部分(28-30段) 主要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宁静氛围,为下文的安塞腰鼓表演蓄势。 详细描绘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表演,突出了安塞腰鼓所展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写安塞腰鼓表演结束后的寂静,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内容过关 整体内容感知 (3)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通过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