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8302

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355808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课,安塞腰鼓,课件,5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它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生命的力量;它博大精深,渊源流传;它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增强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陕西省民俗文化报在线征集“中国非遗文化”介绍,请你通过对课文《安塞腰鼓》的学习,推荐“安塞腰鼓”入选《中国非遗文化》栏目,让更多人了解它。 情境导入 1.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重点) 2.通过朗诵法、换句、换词法,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重点) 3.理解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感受西北高原人蓬勃的生命力。(难点) 学习目标 目录 初入文章理结构 壹 含英咀华赏美点 贰 钻之弥深悟鼓魂 叁 肆 激情诵读扬精神 第一课时 初入文章理结构 壹 有这样一片土地———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古时有“塞北锁钥”“上郡咽喉”之称,自秦朝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驻守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当作和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在当时,安塞腰鼓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色彩,以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背景知识 走进安塞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背景知识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1937年出生于陕西延安,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黄土情》、《纤丽的阳光》、《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作者介绍 有这样一位诗意的作家,刘成章,他被称为黄土歌者,“一身土气,两袖春风,‘抓把黄土手捏碎’,愣是从黄土地里捏出油来。他的散文诗,是黄土诗魂的风味散文。” 茂腾腾:陕北方言,形容有活力的样子。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然:突然,猛然。 冗杂:繁杂。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2.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出下面词语,理解含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 我感受到了一个_____ _____的安塞腰鼓(填入形容词) 壮阔、豪放、火烈、 生命的强健刚劲 、 旺盛的生命力、 气势磅礴 结构梳理 请同学们思考: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随着时间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写了怎样的安塞腰鼓? 1—4段 表演前( )的腰鼓 5—27段 表演中( )的腰鼓 28—30段 表演后( )的腰鼓 安静的 激昂的 寂静的 结构梳理 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相同的句子来反复赞美安塞腰鼓,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一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13段)好一个安塞腰鼓!(17段)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22段)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4段) 结构梳理 请以这句话为线索,说一说“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声响 击鼓的元气淋漓的后生 奇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