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1198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58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0549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5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导 入 提到“变形”,你想到了什么? 导 入 “变形”一定象征着美好和正义吗? 不一定。 早在20世纪末,奥地利作家弗兰茨 卡夫卡就用作品《变形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亮 标 01 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现代派文学的风格特点。 03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的特征,思考人的生存问题;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扭曲,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形。 学习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02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Franz Kafka———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犹太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3年开始创作小说,其作品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生平简介 弗朗茨·卡夫卡一生多次与人订婚,却终生未娶。1908年起在布拉格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供职。1917年患肺病,1922年病休辞职。养病期间除继续创作外,游历欧洲各地。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年仅41岁。 卡夫卡在布拉格生活了一辈子,一直都在做小职员,一生不得志,临终前他立的遗嘱希望把所有作品都烧掉,还好执行人没有执行他的遗嘱,这才有了后来伟大的波澜壮阔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期,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现代主义各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意识流小说”等都深受卡夫卡作品的影响。 生平简介 作品简介 卡夫卡1904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的作品颇受表现主义的影响。1912年9月22日晚至翌日清晨,通宵写出短篇《判决》,从此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品简介 卡夫卡的小说,分三种情况: 一是生前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44篇,其中著名的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等; 二是生前没有发表的和没有完稿的短篇小说约34篇,其中以《地洞》《乡村教师》等篇为最佳; 三是生前未完稿的三部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知识链接 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在艺术领域,变革同样剧烈。 与传统古典美术相区别,20世纪初现代美术中的一些流派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被统称为现代派。 此概念后来也运用于建筑领域和文学领域。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知识链接 孤独的人生 卡夫卡敏感而封闭。事实上他外形俊朗而富于吸引力,然而,对家庭生活的恐惧感使他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终生未娶。 紧张的父子关系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对儿子粗暴而专制。卡夫卡一生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他对于儿子的兴趣无法给予哪怕一丁点儿的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关于万能的、神一样的父亲以及关于罪恶感的题材都经常有所表现,体现了卡夫卡矛盾的审父心理。 《变形记》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