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1283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课件(共47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6005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课件,PPT,47张,下册,经典常谈
    (课件网) 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经典著作宛如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情感与价值观,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精神世界。然而,这些经典往往因年代久远、文字古奥,让很多现代人望而却步。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应运而生,它宛如一座精心搭建的桥梁,稳稳地横跨在经典与大众之间,为我们开启了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大门。 整本书阅读五个步骤: 步骤 任务 课时安排 自读 制订计划,打卡阅读 课余、节假日 初探 整体感知,分享初感 课堂竞赛1课时 深读 思维碰撞,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引导1课时 共议 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交流展示1课时 表达 落笔沉淀,成果共享 体现阅读过程的自主性和阅读指导的合理性 一、自读 (前置学习) 制订计划,打卡阅读 要求: 1、对照目录,标出自己自己感兴趣的1-3个章节精读,其他可以略读。 2、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边读边圈点勾画: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3、边读边批注:批注就是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评语或注释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 符号批注 圈点符号 符号意义 ①②③…… 表段落标号 ·(圆点)或。。。。。(小圆圈) 表精警之处 (三角在下) 表示精彩的字词 (下划横线)_____ 表着重记忆或领会 (波浪线) 表示重要精彩语句 (问号)? 表质疑 (叹号)! 表强调 (双竖线)‖或(单竖线)| 表段落层次的划分 文字批注 批注方法(主要从作品内容、思想、结构、语言,写作手法等入手) 1.赏析式 对文章词语、句子、段落等进行仔细品味。 2.概括式 对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3.评价式 对文章中某一人或物,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 表达心得体会方面的文字。 5.疑问式 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6.见解式 就文章、文段、句子、字词提出新的见解。 7.补白式 对文章内容产生的联想、想象,或对文章留白处的补充。 1 2 3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读书方法 ———选择性阅读 写作特点 二、初探 整体感知,分享初感 4 01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 ,散文集 。散文代表作有 、 、 《绿》 、 、《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佩弦 散文家 《踪迹》 《背影》 《背影》 《春》 《荷塘月色》 02 主要内容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内容概况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 《经典常谈》就是朱自清给古书写的“说明书” 《〈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02 主要内容 《〈周易〉第二 》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 《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02 主要内容 《〈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