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植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植物》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整个小学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阶段,植物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基础。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植物,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植物的科学认知。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美化环境、提供食物、净化空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和意识。 从教材的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以直观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呈现,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通过设置多个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叶子、花朵,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编排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其他自然事物和现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其基本特征,并知道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植物的过程,学会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和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植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质地等。 学会运用多种感官(眼看、手摸、鼻闻等)观察植物。 四、教学难点 能够用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植物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物的形态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各种常见植物的实物,如绿萝、吊兰、多肉植物、白菜、胡萝卜等。 大量植物的高清图片,包括不同种类的树木、花卉、蔬菜、水果等。 相关的教学视频,如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视频等。 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植物的图片、文字介绍、观察记录表等内容。 观察记录单、笔、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身边的植物,简单记录自己的发现。 七、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植物视频,视频中展示森林里茂密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田野里茁壮成长的庄稼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看到的植物。 展示一些常见植物的局部图片,如一片枫叶、一朵向日葵的花盘、一截莲藕等,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植物。学生猜出后,追问他们是怎么猜到的,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一些明显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和展示有趣的局部图片,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