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教学主题 溶液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1)溶液;(2)溶质、溶剂;(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4)结晶;(5)固体溶解度;(6)气体溶解度;(7)溶解度曲线及分析;(8)溶质质量分数;(9)溶质质量分数计算;(10)溶液稀释、增浓;(1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下 单元 第九单元溶液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建议:课题1 本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生活经验,从而更深入了理解相关知识;另外也可借助微观动画演示溶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溶液的概念;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教学中要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题2 本课题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教学中可结合进行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使认识在实践和论证中不断深化。教学中要处理好一些概念的相互关系。如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关系等。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基础能力,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讨论溶解度曲线所提供的信息,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课题3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中要使学生切实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讨论和例题等加深理解概念,学习解答化学计算题的基本规范。对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教学中应带领学生真实操作实验,实验操作中针对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实验步骤、误差分析、实验的反思与总结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并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溶液,这章相对独立于初中化学学科。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1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2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3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对于溶液形成的学习,采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溶液的形成,对于溶解度和结晶的操作的学习,更加注重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巩固化学实验操作,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则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和掌握溶解度曲线这一化学工具。通过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从做中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创设情境,通过化学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本单元教学重点:(1)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探究溶解度曲线。(3)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与溶液的配制。本单元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2)对溶解度的认识和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3)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说明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3.能从定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