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同学们还记得八年级上学期学习的这首陶渊明的《饮酒》吗?今天,让我们学习陶渊明为我们描绘的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9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交通”“妻子”“无论”等古今异义词,辨析“为”“舍”等多义词。(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品味文章简洁凝练的语言。(重点) 体会“桃花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和现实意义,激发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难点)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他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田园风光及农村生活,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崇高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隐居民间已经十六年。 他拒绝同刘裕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象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笔记等多种类型。 碑记 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体裁。 游记 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 一种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笔记 一种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体裁。 知识备查 文体常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wéi jiā shù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shě huò kuànɡ shè yǎn shǔ qiān mò zhònɡ zhuó tiáo y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yāo shuài yì suì jiàn wèi wèi y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yì jì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沿着,顺着。 结构助词,的。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译 文 动词,作为。 整体感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