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2989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8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cover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叙的三件事,弄清楚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将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叙的三件事,弄清楚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将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读导语,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齐读课题。 2.这是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出示单元页),每一个单元的导语都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要指南,它会告诉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及目标。这一单元我们要在阅读中“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上阅读要素加框),从中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文主题”加框)。 3.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这句话吗? (2)是呀,这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家国情———。(出示“家国情———)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显示),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弄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新方法又该怎样做呢?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个任务,走进第22课的学习。 二、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1.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吧。结合自己的预习,谁能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学生交流。 2.引导:这句话是谁说的?(板书:周恩来) 3.小结:课题是少年周恩来的读书志向,意思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强大而 读书。 三、检查预习,初步理解 1.认读生字词 淮安 胸怀 训斥 清晰 热闹非凡 严肃 赞叹 疑惑 仿效 左顾右盼 2.指导写字 (1)“肃”的书写:“肃”字的笔顺比较特殊。() (2)“赞”的书写:“赞”字的上面部分两个“先”有差别。() 小结:其实,咱们的汉字也是懂得谦让的,当它从一个独立的字变成另一个字中的部件时,为了给其他部分腾出位置,就会把原来比较舒展的笔画做一些改变。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仿效”的“效”字()左边最后一笔是捺变成了点,“左顾右盼”的“顾”()左边原本是厄运的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成了竖提,同学们在写字时要注意观察。 (3)练习书写。现在,就在下面这几个字中选一个你觉得最难写的,在田字格旁练习一遍吧。 3.抽读句子,理解难懂的词语。 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里,你能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吗?抽读句子,重点指 导难懂的词语。 语段1: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指导: ①在这些读书志向中,不太好理解的是哪个 (学生谈理解) ②理解“光耀门楣”:()门楣是正门门框上部的横木。古代,只有朝廷官吏的府邸的正门之上才有门楣,是家族地位的象征。那你想想光耀门楣是什么意思 语段2: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指导: ①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抓住提示语,读出语气。 ②齐读。 语段3: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指导: 理解“当效此生”:魏校长在这些志向中更赞赏谁的 这个“此生”是指谁 “效”是什么意思?给你这些选择(),这里的“效”该选哪一种意思呢 四、学习把握主要内容 (一)自主尝试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以前学过的“抓事情起因、经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