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347

9.《燃烧》(教案+课件28张PPT)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6768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燃烧,教案,课件,28张,PPT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 《空气 》单元 9.燃烧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 课题 9.燃烧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5~6年级②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知道烧烫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学会烧烫伤应急处理的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向他人宣传防火安全知识。 教学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及掌握安全常识。 教学 难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及掌握安全常识。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搜集有关预防及处理烧烫伤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PPT2 出示]谈话:燃烧是生活常见的现象。关于燃烧你想探究哪些科学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探究价值,让我们一起解开燃烧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一)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 [PPT 3 出示]教师提出问题: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交流一下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回答。(物体燃烧时会发光,篝火能照亮漆黑的夜晚;天然气燃烧能将水烧开,说明燃烧会发热;火灾现场冒出滚滚浓烟,说明物体燃烧时会冒烟。) [PPT 4 出示]小结: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发出光,产生烟,有的会产生特殊的气味。 (二)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教师: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燃烧吗?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燃烧呢? 学生思考,进行推理:物体必须是可燃的,如果本身不可燃,就不会燃烧了;常温下大部分物体不会燃烧,我认为物体燃烧还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教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砖块、纸条、木条、镊子、酒精灯、火柴等实验器材,大家想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PPT5-7出示]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确立实验方案,教师出示探究问题:砖块和木条哪种物体会燃烧,说明了什么?木条和纸条谁先被点燃,说明了什么?盖上灯帽后,酒精灯还会燃烧吗?为什么? 交流注意事项:规范使用酒精灯、注意用火安全等。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配合出示课件[PPT8 出示]。 (砖块无论怎么加热,都没有燃烧,而木条可以燃烧,说明物体本身可燃才会燃烧;纸条很快就被点燃,木条需要过一会儿才可以点燃,说明物体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可以燃烧;实验结束后,用酒精灯灯帽能盖灭火焰,这说明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 [PPT9 出示]小结:物质燃烧通常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三)怎样预防和处理烧伤、烫伤? 教师:生活中一定注意用火安全,避免被烧伤、烫伤,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使用明火时,可燃物远离火源;水壶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洗澡、烫脚时先放凉水,再放热水等。 [PPT10-11 出示]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 教师:如果不小心被烧伤烫伤了,我们应该怎样应急处理伤口? 学生交流,教师播放视频进行直观教育[PPT12 出示]。 小结:迅速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应急处理后应尽快到附近的医院治疗。 三、拓展活动 [PPT13 出示]教师:课下,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