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893

第四章第三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含解析)

日期:2025-02-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219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章,习题,课后,第三,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四章第三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 【教材课后习题】 1.加在阴极射线管内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为,如果电子离开阴极表面时的速度为0,试求电子到达阳极时的速度。 2.一个半径为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为1.92 V/m、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库仑力恰好与重力平衡,问: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已知油的密度为。 3.一种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高压加速后,形成一细束电子流,以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D间的区域,若两极板C、D间无电压,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两极板间施加电压U,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若再在极板间施加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电子在荧光屏上产生的光点又回到O点。已知极板的长度为5.00 cm,C、D间的距离为1.50 cm,极板区的中点M到荧光屏中点O的距离为12.50 cm,电压U为200 V,磁感应强度B为点到O点的距离y为3.00 cm。试求电子的比荷。 4.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怎样的?他提出这种模型的依据是什么? 5.按照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比例,假如原子核有绿豆那么大,那么整个原子有多大? 6.α粒子散射实验用的是金箔等重金属箔,而没有用轻金属箔,例如铝箔。除了金的延展性好,可以把金箔做得非常薄这个原因以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定点变式训练】 7.190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α粒子轰击金箔,研究α粒子被散射的情况,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B.α粒子大角度散射是由于它跟电子发生了碰撞 C.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 D.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是正确的 8.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不在真空中完成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所有质量都聚集在原子核部分 C.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核半径 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9.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马斯登一起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所示,某同学描绘了几个α粒子穿过金箔前后的可能轨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早于贝克勒尔发现了α射线 B.通过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 C.轨迹d的大角度偏转不可能出现 D.轨迹b、c的大角度偏转可能出现 10.如图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以观察α粒子在各α粒子散射实验个角度的散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B.在图中A、B两位置分布进行观察,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C.卢瑟福选用不同的金属箔片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 D.卢瑟福根据此实验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得, 所以。 2.答案:个 解析:油滴的质量。 而油滴受到的重力。 油滴所受库仑力 由平衡条件得。 电子个数与电荷量的关系为。 因此电子个数个。 3.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极板长度为间距离为d,中点M到荧光屏中点O的距离为L。 以M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 同时加电场,磁场时,,因此 只加电场时,到达极板右边缘时,电子在竖直方向飞行的距离为 电子在竖直方向的速度 电子飞出极板到达P点时,在竖直方向经过的距离为 因此 代入数据得。 4.答案:见解析 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