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7112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82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七年级,统编,法治,道德,学年
  • cover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种不同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2.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认识思想理念的魅力与价值。 ◎素养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对思想理念的认同。 ◎学习重点:知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主预习】 课时线索 思想理念的特点、作用内涵 重点问题预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特点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子目标1:了解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 思想理念的作用 探究分享1:分享中华传统文化名句 请分享你最欣赏的中华传统文化名句。 名句1: 名句2: 名句3: 探究分享2:总结思想理念的特点及作用 从陶器到青铜器、甲骨文,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传统工艺到传统戏曲,从传统民俗到传统节日……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人们的生活,滋养人们的精神。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知识,请你总结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有什么特点。这些思想理念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或影响力  认识思想理念 探究分享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活动设计:展示、分享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1)请你分别解读二十四节气歌的前两句、后两句。 (2)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知识补充:二十四节气歌蕴含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智慧,不仅是农业社会的重要时间指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歌中蕴含的智慧:自然规律的把握,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如惊蛰时,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清明时节,草木开始生长,万物复苏),对生活节律的调整,是哲学思想的体现(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即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平衡的哲学理念),也对生态保护给予启示,等等。 易错点提示 观点: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因此,我们可以改变大自然运行规律。 点拨:错误。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人类不可以改变自然运行规则,只能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造福人类。 探究分享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活动设计:寓言故事大比拼。 请同学们讲述《不愿干小事的驴》《疑邻盗斧》两个故事,并说说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故事补充:《不愿干小事的驴》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头驴不愿意做小事,只想做大事,结果却因为自己的懒惰和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一事无成的故事。主人让驴把一车肥料送到田间去,驴摇摇头说:“我才不干这芝麻粒大的小事呢!要干就干大事。让我换下千里马去送信吧!”结果,驴送信时累得呼呼直喘,最终耽误了事情。 《疑邻盗斧》讲述了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后怀疑是被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的故事。他观察邻居家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后,他在翻动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对方的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探究分享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观察下面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对我们有何启示 (2)这句话蕴含的哲理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你举例说明: ①政治领域: ②经济领域: ③科技领域: ④个人发展: 探究分享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