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 ◎素养目标:提升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习重点: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自主预习】 课时线索 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五个具体要求→(关键)践行 重点问题预习 1.如何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2.如何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3.如何做一个扶危济困的人 4.如何做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5.如何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子目标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活动设计:读书写信。 活动一:推荐好书,读好书 中国人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阅读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十分必要。请参考示例,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示例: 推荐:《论语》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经典著作。读者可透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对提高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推荐: 推荐理由: 活动二:穿越时空,写书信 全班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与妻书》《清贫》《雷锋日记》三本好书的作者。如果每个小组的成员穿越回作者写信的那个年代,你会在信中书写什么内容 把书写内容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补充素材:三本书(信)作者写作的背景介绍 1.林觉民写《与妻书》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清朝末年,具体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晚清时期的社会危机:清朝晚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内部腐败严重,外部则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民族意识觉醒: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要求变革和革命的呼声,民族意识和反帝反封建的意识开始觉醒。 革命活动的兴起: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积极策划和组织反清活动,旨在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同盟会策划了广州起义,这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重要武装起义。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林觉民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与这个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新思想,并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在1911年4月24日,即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写下了《与妻书》。 综上所述,林觉民写《与妻书》的时代背景是一个国家危机四伏、民族意识觉醒、革命活动风起云涌的时期。在这时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许多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2.方志敏写《清贫》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领导人之一,他参与了党的建设和革命活动。他是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基地。1934年,中央苏区形势险恶,方志敏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牵制敌军,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这是一次慷慨赴死的壮行。1935年1月,方志敏在江西省德兴县(今德兴市)作战时被捕,并于1935年8月英勇就义。在狱中,他强忍病痛,用短短数月的时间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6篇文稿,总计10多万字。 方志敏的生活非常清贫,他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之多,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这种清贫的生活淬炼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坚强的革命意志。方志敏的清贫与国民党官员的贪腐形成鲜明对比,他以自己的清贫与无私奉献赢得了民心,得到了老百姓广泛而坚定的支持。这些共同构成了方志敏写《清贫》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革命的艰难以及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清贫的生活态度。 3.雷锋写《雷锋日记》的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处于粮食紧缺、棉花减产的年代,同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