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颂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通过做批注、合作交流,品读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和语句。 3. 通过学习,感受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重点】批注本诗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的浓郁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批注本诗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的浓郁的思想感情。 【课型与课时】 1.批注、合作探究? 2.第二课时 【预习要求】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 2.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这些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诵才能表现出来。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名族!”黄河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今天我们继续跟随着光未然,走进《黄河颂》,走进诗人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再读课文以批注的方式,品读课文,讨论合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方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一个词的品味,也可以是一个句子、段的欣赏,可以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理解,还可以是就课文谈阅读感受。不求面面俱到,只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 1、默读课文,注意品读课文中的批注示例。 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批注示例: A、朗诵词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概括出朗诵词的主旨。 B、“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抓住关键词理解。 C、“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转入“颂”部分,直抒胸臆。 D、“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欣赏评价。 教材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批注例子。这几处批注,提示我们可以把这首诗歌词部分分为“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三部分。 2、再次默读课文,选择内容和角度在书上做批注。 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批注进一步体会这首诗的精彩之处,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独到的地方在书上进行批注,并试着根据你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学会做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预设学生探讨研究的问题。 (1)如“啊,朋友!”,运用呼告式,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2)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这是抓住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做批注。 (3)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万丈,……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运用比喻、拟人,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力,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这是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做批注。 (4)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是从词的欣赏角度做批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