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认识区域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理要素,知道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4.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材料,分析区域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重难点) 2.运用资料,学会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自主学习】 一、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结构等。 (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人文发展指数:简称HDI。用预期寿命、教育程度 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开发方式 (1)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大范围破坏、地方经济短期内高速增长。 (2)精细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开放程度 (1)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社会经济相对封闭。 (2)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二、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