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1096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661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教案
  • cover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学会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隋唐制度完善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隋唐这一特定时空分析与理解选官制度、中枢制度以及赋税制度。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对比学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的创新之处,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图文史料,分析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内容和影响。 家国情怀:联系当今高考制度,进一步深化学生认识科举制度,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中枢制度、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难点:比较隋唐制度与之前的差别,理解其创新之处与制度的变革规律。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找出九品中正制形成的背景、内容(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 2、根据教材和所学,梳理三省六部制形成历程。 3、阅读课本,找出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内容。 【新课学习】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周易.系辞下》中关于制度变化的描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如我们前边学习到的魏晋南北朝一样,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动荡后,必将走向隋唐大一统,但大一统局面的强盛离不开其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变化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趋于公平的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1、九品中正制———背景、内容、影响 过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那么它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和材料归纳。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总结。 过渡:正是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和选拔人才的需要,于是隋唐时期出现了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2、科举制———历程 阅读教材,一一对应科举制历程 3、科举制———创新、影响 【探究1】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提问,同样是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对比有何创新之处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权力 选官方式 选官标准 选官范围 学生根据所学,完成表格,教师引导并总结,科举制的创新之处为集权性、公正性、科学性、开放性。 过渡:有学者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什么这么说?其实际上考察我们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请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回答。 4、科举制———影响 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过渡:同学们,古有科举制,今有高考,二者有何异同(内容、背景、目标、方式和标准等)。 思考:学生通过观看科举制的视频后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变化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小结 根据表格,思考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时期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选官方式 选官权力 夏商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 世袭 贵族 战国 军功爵制 军功 汉朝 察举制 品行 自下而上推荐 地方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家世 官吏推荐,朝廷授予 世家大族 隋唐至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