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紧密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讨论价值。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参与集体事务的阶段,对于班干部角色既充满向往又有着自己的看法。教材通过设置这样的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以及民主协商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清晰阐述自己观点,同时增强集体责任感,明白班干部职责与班级发展的紧密联系,为今后更好地融入集体、参与班级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围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至少能说出两点理由。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抓住要点,并适时进行补充、提问或反驳,做到礼貌交流。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民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管理模式对班级成长的作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话题,引导学生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于班干部轮流制的看法,做到言之有理。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应对不同观点时的交流互动能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讨论氛围。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班级整体发展、个人成长、班干部职责履行等多方面综合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不同意见,避免争论演变为争吵,达成较为理性的共识,促进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班级情境,如模拟班干部竞选现场、回忆班级活动场景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快速融入话题讨论。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的发言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完善观点。 启发引导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深入分析问题,提升口语表达的逻辑性。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环顾四周后说道:“同学们,最近咱们班要筹备一场趣味运动会,需要一位组织能力强、点子多的同学来牵头负责。大家想想,咱们班谁比较合适呢?可以自由举手推荐。” 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同学们推荐的名字。 等学生推荐得差不多了,教师接着说:“看来咱们班有这么多热心又有能力的同学。那大家再想想,平时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班级事务,咱们一直是固定几位班干部在负责,现在如果换一种方式,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班干部,你们觉得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这个有趣又重要的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班级活动切入,引发学生对班干部人选的关注,进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话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迅速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明确要求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说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理由要充分、有条理,至少能讲出两点。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听完后可以补充、提问或反驳,交流时要有礼貌。 教师逐句讲解要求,并用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比如说,小明同学如果支持轮流制,他可以说‘我支持轮流制,因为这样能让大家都体验当班干部的感觉,还能发现每个同学不同的才能。’这就清楚表明了观点,又给出了理由。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像小评委一样,认真听,要是有不同想法,等人家说完再举手说,不能着急打断,这是礼貌哦。” 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