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 找到自己的高度,《台阶》一课中的父亲是不是也是如 此...... 1.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父亲艰 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 排详略的写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 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 说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1975年 入伍。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小说 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 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 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 《屋脊丘陵》等。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卷网-1992 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 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 真实的回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 平极低,许多农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这 一现状,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小说。 生字词 凹凼(āo dàng) 门 槛(kǎn) 撬(qiào) 尴尬(gān gà) 戏称( chēng ) 砌缝( qì ) 晌午( shǎng) 蹿(cuan) 瞬间( shùn ) 胯骨( kuà ) 涎水( xián ) 头颅( lú ) 唿嗒(hū da) 烟瘾(yǐn) 筹划 (chóu) 黏性(nián 撬( qiào ) 茬( chá ) 形近字辨析 (mó) 磨破 (mò) 磨坊 (tà) 踏板 (tā) 踏实 (tiāo) 挑水 (tiǎo) 挑拨 (juè) 倔头倔脑 (jué) 倔强 (shǎng) 晌午 (xiǎng) 影响 (xiǎng) 军饷 (kuà) 跨越 (kuà) 胯骨 (kuǎ) 垮台 (qì) 砌墙 (qī) 沏茶 (chè) 透彻 (ke) 磕碰 (kē) 瞌睡 (kè) 嗑瓜子儿 (1)安置: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2)筹划:筹措,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3)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一提。 (4)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5)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6)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7)尴尬: 神色、态度不自然。 8)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全文围绕"台阶"写了哪几件事 · 回忆旧台阶→父亲觉得台阶低→父亲为造新 台阶做准备→造新台阶→新台阶造成后父亲 觉得不对劲,父亲老了。 > 课文可以分为四 个部分: 开端(1-9):写老实厚道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 等,得到他人的尊重,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10-16) :写父亲下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 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 高潮(17-25):写建造新屋和造九级台阶的全过程,以 及 全家人的喜悦心情。 结局(26-32):写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倒了。 开端(1-9) :写老实厚道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得到他 人的尊重,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1、文章第1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这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设置悬念,为下文写 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2、作者为什么在描写老屋的三级青石 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1)写青石板的来历,表现出当年父亲的力气 之大,与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形 成对比。 · (2)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 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大了",说 明准备盖房前后用的时间之久。 3、课文详细写父亲洗脚是为了表现什么 · 说明父亲脚上的泥沙太多,表现了父 亲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