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第一章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学习 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重点难点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光合作用的本质、原料、产物、条件 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阅读P15-17,思考下列问题: 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思考:(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如何给叶片脱色?脱色后整个叶片呈什么颜色? (4)染色后叶片各部分颜色呈什么变化? (5)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条件是什么?产物有哪些? 自主学习 (一)分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暗处理: (1)方法: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 (2)目的:运走、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 2、部分遮光: (1)方法: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h。 (2)目的:形成对照, 未遮光部分为对照组,遮光部分为实验组 3、酒精脱色: (1)方法:将叶片的黑纸片去掉,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直至叶片变为黄白色 (2)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为什么要用酒精浸泡叶片进行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叶绿素是一种有机物,可以溶解在温度较高的酒精中,叶绿素脱去后叶片呈黄白色,便于鉴定淀粉遇碘后的颜色变化; 因为酒精沸点低,直接对酒精加热温度太高,酒精容易挥发,引燃酒精发生危险。 5、观察: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4、漂洗染色: (1)方法:用镊子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 (2)目的:为了给叶片染色,便于观察。 实验现象:叶片未遮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呈黄白色 实验结论: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提高与拓展 如何选材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叶片边缘 细胞中无 叶绿体 提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我们要设计一个叶的一部分有叶绿体,一部分无叶绿体的对照。 实验现象: 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变蓝,银边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 提高与拓展 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是光? 提示:氧气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大。 步骤:1、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里,在金鱼藻上倒置短颈漏斗,将一试管灌满清水倒扣在漏斗柄上 2、放在阳光下照射并观察 3、待气体充满试管的大部分时,在水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其取出,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 实验现象: 细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总结: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产物为淀粉、氧气 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阅读P17-21,思考下列问题: 1、海尔蒙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2、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中,思考:(1)你可以作出什么假设? (2)如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这个实验实验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反应式怎么写的? 4、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自主学习 (一)海尔蒙特实验 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位置:叶表皮(下表皮多于上表皮) 实验现象: 土壤减轻0.1公斤,柳树增加了82公斤。 实验结论:水是光合作用原料 (二)探究活动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位置:叶表皮(下表皮多于上表皮) 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曲线随时间增加而下降。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实施方案: 1、将绿色植物置于气液相密封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