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3837

03《列夫·托尔斯泰》学习任务单(无答案)-(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438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多角度、多层面描写人物的外貌,以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 4.揣摩生动而精彩的语言,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 绺( ) 鬈发( ) 颊( ) 黝黑( ) 粗糙( ) 崎岖( ) 滞留( ) 禁锢( ) 愚钝( ) 蒙昧( ) 酒肆( ) 侏儒( ) 锃亮( ) 鞘( ) 涟涟( ) 盎然( ) 胆怯( ) 藏污纳垢( ) (2)解释词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黯然失色: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答案见配套课件) 2.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罗曼·罗兰》等。 3.文体知识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课中探究】 任务一:读课文,理思路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任务二:看外貌,识人物 1.阅读第1-5段,托尔斯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他的外在容貌有着怎样的特征呢?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将你的发现填入下表。 外在形象 部位 描写语句 形象特征 胡须 眉毛 头发 额头 面部皮肤 鼻子 耳朵 嘴唇 身材 2.思考:托尔斯泰的形象是否与你原先的想象有所不同?作者为何要大肆渲染其外貌的平庸?这样的描写背后有何深意? 任务三:读眼睛,品精神 1.阅读第6-9段,请大家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茨威格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他的眼睛?表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特点? 2.文章中,作者反复提到“天才的灵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列夫·托尔斯泰“天才的灵魂”表现在哪些方面? 任务四:赏语言,学修辞 1.将第一自然段改写为不使用修辞手法的白描语段,并与原文对比,体会修辞在描写中的独特魅力。 改写例子:他有一张多毛的脸庞,髯很长,眉毛很粗且倒竖着,呈灰白色的鬈发堆在额头上,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见他茂密的须发。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源于他的白色大胡子。 2.修辞句赏析。 (1)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3)其他 任务五:深挖掘,探内涵 1.探讨:作者为何强调托尔斯泰具有“俄国普通大众的脸”?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补充:托尔斯泰的人生简历和文学成就 列夫 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曾在喀山大学学习,后辍学。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有过出国旅行经历,晚年追求平民化生活。主要文学成就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作品以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及对人性的精准洞察著称,展现俄国社会风貌,揭示社会矛盾,对世界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2.解析“……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