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3893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七下第二单元第2课《律动青春》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6081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七下,律动青春,2课,第二,教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律动青春》教学设计(第2课) 课题 律动青春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材质及环境等角度欣赏雕塑作品,敏锐捕捉雕塑的艺术美感,提升对雕塑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多元化的审美观念。艺术表现:帮助学生掌握圆雕、浮雕、透雕的特点及表现技法,能够准确判断不同雕塑作品的类型。指导学生运用黏土等材料,按照动态人物雕塑制作步骤,创作以 “律动青春” 为主题的雕塑作品,提高动手实践和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借助摄影收集人物动态图像素材,通过绘制草图探索创作灵感,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在小组合作创作雕塑场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材料和表现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创意实践的乐趣。文化理解:让学生认识到雕塑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在记录生活、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艺术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分析校园雕塑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校园文化的紧密联系,提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雕塑艺术展开,主要内容包括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艺术美感与材质的关系,以及人物雕塑的创作过程。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如《冬奥之约》《圣火传递》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雕塑的特点,体会雕塑中人物动态与主题的表达。同时,详细讲解动态人物雕塑的制作步骤,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以 “律动青春” 为主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知识,但对于雕塑艺术的了解相对较少,缺乏对雕塑材料和制作工艺的认识。此外,该年龄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材料运用不熟练、人物动态表现不准确等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雕塑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1.不同风格雕塑作品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人物动态在表现主题中的运用。2.动态人物雕塑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如摆动态、制骨架、包锡纸、裹黏土、着色整理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雕塑创作中,将人物动态与 “律动青春” 主题紧密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创意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21世纪教育网出品2.让学生根据材料特性,合理选择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实现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分析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展示公园、街口、校园中富有动感的雕塑图片,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雕塑吗?你们在哪里见过雕塑?”2.提问:“这些雕塑作品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它们给你什么感受?”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雕塑的世界,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尤其是那些富有青春律动的作品。”布置任务一:观察雕塑作品,试着从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及所处环境等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观察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雕塑的感受。 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雕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环节二:新课讲授 1. 欣赏与分析①展示《冬奥之约》《圣火传递》等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材质及所处环境等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 提问:“这些雕塑作品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它们是如何突出‘青春’这一主题的?”②总结雕塑艺术的特点,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雕塑在表现人物动态方面的独特优势。布置任务二:欣赏不同风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