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一双普普通通的袜子,不过是一块粗布配上一些麻线纳成。它又绝不普通:它丈量的长度,从山南到塞北;它跨越的时间,从黑暗到黎明。它见证了抗战的烽烟,凝结着军民的深情。 在晋东南,在冀西北,在陕甘宁,这样的袜子曾经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段袜子背后的感人故事。 11 山地回忆 孙犁 学习目标 1.通过深入梳理文章写作思路与把握重点内容,锻炼分析、归纳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运用) 2.沉浸式阅读人物对话,体会文中所展现的人性美、人情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知、欣赏与创造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审美创造) 3.深度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精准的用词、巧妙的修辞及独特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4.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走近作者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原名孙树勋、孙振海,“孙犁”是其笔名之一。作家,“荷花淀派”创始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另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诗集《白洋淀之曲》等。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 ”,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山地回忆》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感受小说中的“诗意”。 关于“荷花淀派”(亦称“白洋淀派”) 阜平( ) 土靛( ) 玉黍( ) 碛口( ) 袄襟( ) 饭缸( ) 字词积累 fù diàn shǔ qì ǎo ɡāng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 破绽:衣物的裂开,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袄襟:有里子的上衣的前面部分。 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冲击使动荡。 整体感知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按时间顺序概述作者回忆的故事(200字左右)。 2.本文围绕“袜子”写了哪几件事?用表格梳理写作要素。 3.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1941年冬天,“我”随部队打游击,来到了阜平县的一个小山村。一天早晨去河边洗脸,遇上了一个洗菜的女孩子。她和“我”拌嘴后,见“我”没袜子穿,就把“我”约到她家,用自己纺线换来的布,给“我”做了一双袜子。后来“我”帮她父亲贩红枣赚钱,给她买了织布机,她学会了织布。1945年“我”在黄河洗澡时,河水冲走了那双袜子。最近,他父亲到天津来参观工业展览会,还穿着一身当地土法织染的粗布裤褂。开国大典那天,“我”同他去百货公司,买了些布送给他家,他要求多买一点红布和黄布,回家做国旗。 1.故事概述: 2.事件梳理: 一 二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结果 1949.10.1 1941冬天 天津市 阜平县的一个小村庄 “我”和一个农民代表 “我”和小姑娘一家 “我”看见他还穿粗布裤褂,想起他女儿为“我”做袜等事 小姑娘看见“我”冬天没穿袜子,后来给“我”做了一双袜子 发展为“我”与这一家的革命情谊 买两身蓝士林和一身红布,还买一点红布和黄布送他 ★文本写了两件事: ①“我”为进城来的农民代表买布; ②当年一个小姑娘给“我”做袜子。 3.层次划分: 第二部分(5—82): 故人来参观,“我”想买布送他。 一双袜子的来龙去脉。 第一部分(1-4): 第三部分(83—88): 我买了布送给大伯。 形象分析 分角色朗读5-82段,从人物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