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4735

15 驿路梨花教案(共2课时)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8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驿路,梨花,教案,2课时
    驿路梨花 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略读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以提升阅读素养。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结合“雷锋精神”产生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理解文章所表现的“雷锋精神”的传统性、群众性、传承性。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其作用。 2把握文章主题,学习并传承雷锋精神。 难点: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略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写“梨花”的句子。 看看“梨花”在文中出现几次?所指有何不同? 出现五次。 分别是: (第4段)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第6段)②“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第24段)③“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 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27段)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 -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 (第37段)⑤“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我们不难发现,第三处与别处不同,这里梨花是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指人物。而其他四处,梨花都是景物。景物和景物也有不同,第四处,这段描写的是梦中的香气四溢的梨花,是虚写。另外三处都是实写。 2品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 因为所指不同,梨花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人物--梨花,在这里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景物--梨花。实写大山中的梨树林,洁白、美丽。在暮色中行走,我们发现了可以落脚的小茅屋。这里的梨花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淡淡月光下那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无比优美的意境。同时梦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穿着花衫在梨花丛中唱歌的梨花姑娘,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如此虚实映衬,为全文营造一种景 、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出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 梨花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文章的结尾处。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 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时人与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除了景物“梨花”,这里还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 “处处”体现在哪呢? 回顾上文小茅屋的主人们 ,他们有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和生活区域。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是雷锋精神的横向传播,而上节课我们说到一个人感染另一个人,另一群人,我们可以看成是雷锋精神的纵向传递。至此,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 3明确标题妙处。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们来讨论明确标题的妙处。 “驿路梨花" 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景物与人物即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作者把梨花和茅屋同化,梨花就是茅屋精神的载体,把雷锋精神的美好和对它的赞美融进梨花,达到了环境、人物、精神的高度统一、和谐。 4拓展延伸。 文章反复提到雷锋精神,作为00后的同学们,对雷锋精神了解多少呢。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