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2023新教材) 一、课标要求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一、知识体系构建:宏观把握(课前预习完成)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发展 (目标) 怎么做 考点一 考点二 是什么(含义) 为什么(意义) 怎么做(具体要求) 解决的问题 重要性 怎么做(具体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改) 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改) 是什么 为什么 是什么(内涵) 为什么(意义) 怎么做(要求) 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③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出发点) 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动力点) 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落脚点) (红色字体为教材修改内容)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考点(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归纳提升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各模块的体现 模块 内容 必修一 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初心使命 中国梦 习思想 必修三 党与人民 国家性质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十个明确(第三个)和十四个坚持(第二、五、八个) 党的根本立场、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初心使命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中国建设(国家、政府、社会)的归宿 归纳提升1:“以人民为中心”在各模块的体现 模块 内容 必修四 社会历史的 主体 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文化的功能 文化发展的 基本路径 文化建设的“两为”方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课堂巩固 1、(2023·山东日照二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 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③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④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