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气--极地放大效应 归类练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地表气温升高剧烈,是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图为“北极放大”大气驱动机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的含义最可能为(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降水量增加 2.下垫面加热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间变长 B.暖流增温 C.融冰释放热量 D.反射率减小 3.推测“北极放大”过程中,大气环流的变化趋势是( ) A.极地高压增强 B.极地东风风力减弱 C.高纬环流增强 D.极地高空气压降低 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北极地区出现了气候变暖的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但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海冰的减少催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同欧洲、北美洲间的海上航程。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时作为春季的开始,海冰开始融化。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12月 B.1月 C.2月 D.3月 5.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的可能原因是( ) 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 B.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 C.夏季海水升温慢,是“冷源” 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6.与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 A.航行速度较快 B.航行速度稳定 C.航行方向多变 D.单位距离能耗低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甲烷等形式进入大气,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溶解有机碳的输出量与地表水及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左图为北冰洋沿岸部分地区图,右图为亚马尔半岛出现的神秘地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极地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 ①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北极地区增温 ②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③大气中水汽量增加,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 ④高纬地区变暖,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输送到极地的热量减少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8.图中河流溶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9.自2014年以来,鄂毕河入海口附近的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连续出现了巨型地洞(最大直径约80米、深约50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 A.冻融塌陷 B.流水侵蚀 C.陨石撞击 D.甲烷爆炸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在北极呈现出了放大效应,北极气候放大效应也加剧了北极陆地环境变化,进而对当地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以及渔业生产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对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福祉构成挑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气候的变化会影响驯鹿的冬季死亡率,原因最可能是( ) A.冰雪完全融化再冻结,损害地衣生态系统 B.冬季气温升高,再冻结事件频发 C.平均气温升高,夏季降水增加 D.气候愈加干燥,灌木北向扩张 11.气候的变化导致北极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有( ) A.北冰洋表面淡水层变得更薄 B.阿拉斯加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减少 C.植被覆盖减少,林线南移 D.病原体与寄生虫等影响鱼类生长风险减少 12.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参与北极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机遇( ) A.输出青稞种植业育种技术 B.租赁耕作冰原冻土区域 C.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D.扩大冬小麦种植范围 读北极年海冰范围与年平均CO2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