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孙权劝学 学劝有道 成绩斐然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作 者 作 品 借鉴往事,以资参考治理天下。 编年体 中国古代史书体裁名称之一。指以时间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文 体 知 识 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公元208年 公元210年 背 景 链 接 公元210年 孙权劝吕蒙学习。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 物 简 介 吕蒙(178—220),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东汉末孙权部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停顿 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第三步:大声朗读。 第四步:读出感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疏 通 文 意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吕蒙说:“同有学识的人分开三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A 【解析】应在主谓之间停顿,“蒙/辞以军中多务”。 跟 踪 检 测 2.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