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i练习 一、选择题 1.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下列思想主张中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管仲改革对国、鄙实行分治。即在国郊以内设工商之乡和士(农)乡,在士乡建立轨、里、连、乡行政机构,由齐侯、国子、高子各率五乡;在野鄙设置五属,建立邑、卒、乡、县、属基层组织,由五属大夫分治。由此可见,国、鄙分治( ) A.旨在废除宗法分封制 B.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管理 C.对传统制度因袭较多 D.对战国变法的影响巨大 3.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这些规定( ) 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 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 4.毛泽东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之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其措施对我国政治影响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出 D.奖励耕织 5.某学者经考证后绘制了下图:据图得出的结论,较为可靠的是( ) A.诸子百家思想源于道家 B.墨家思想是儒学的分支 C.战国儒学并非传自孔子 D.法家汲取了多学派思想 6.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世卿世禄制退出历史舞台 B.新兴地主阶级逐步掌握政权 C.君主专制政治制度已确立 D.统治者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 7.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下列选项中符合老子主张的是( )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兼相爱,交相利 D.人性本恶,隆礼重法 8.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民众以“轻死易发”“好相攻击”著称,荆楚也有尚武善射之风,燕赵之人更是擅长骑射,惯习刀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强兵措施的推行 D.诸侯纷争的加剧 9.战国时期,某先哲面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的社会失范,他认为应该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分血缘的亲疏远近关系。据此可知,他主张( ) A.“尚贤” B.“兼爱” C.“非攻” D.节俭 10.《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 著作 相关论述 《孟子》 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尊崇天子的意义 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 D.中央集权的确立 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广泛论述“安危”,其著作中提及“安危”的卷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杂家10卷,法家9卷,儒家7卷,道家6卷,纵横家、墨家均为3卷,兵家2卷。这说明当时( ) A.诸侯国势力扩张 B.统治秩序的变动 C.思想文化的一统 D.士阶层日益崛起 12.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