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1505

第8课 土地的誓言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38927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8课
    (课件网) 21世纪教育网 土地的誓言 古老的东方有一片美丽的土地,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1931年9月18日的那天,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日寇的铁蹄揭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从那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14年的苦难与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东北的作家端木洪亮,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 素养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疏通文章内容。 2.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重难点) 3.感受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重点)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初读·感知誓言 任务三 再读·品析情感 任务四 细读·明写法 赏语言 任务五 拓展·家国之情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 务 一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名片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他善用抗日的题材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将民族意识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的剪接手法来结构作品,叙述带有跳跃性。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 9.18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音字形 挚痛( ) 泛滥( ) 斑斓( ) 谰语( ) 亘古( ) 默契( ) 镐头( ) 污秽( ) 蚱蜢( ) 嗥鸣( ) 怪诞( ) 白桦林( ) 辘辘( ) 山涧( ) zhì làn lán lán gèn qì gǎo huì huà dàn háo lù zhà měng jiàn ( )喷涌 ( )喷香 多音字 ( )血缘 ( )血淋淋 血 xuè xiě ( )参天 ( )参差 ( )人参 参 cān cēn shēn ( )场院 ( )操场 场 chánɡ chǎnɡ 21世纪教育网 喷 pēn pèn 形近字 绕( )缠绕 饶( )丰饶 rào 碾( )碾子 辗( )辗转 ráo niǎn zhǎn 粱( )高粱 梁( )栋梁 liánɡ liánɡ 镐( )镐头 稿( )草稿 ɡǎo ɡǎo 【形旁辨字法】  新鲜水(氵)果惹人垂涎(xián),怪诞(dàn)言(讠)语时时听见 21世纪教育网 理解词语 诚恳而深切。 (野兽)大声嚎叫。 没有根据的话。 荒诞离奇,古怪。 远古。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常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挚痛: 嗥鸣: 谰语: 怪诞: 亘古: 泛滥: 初读·感知誓言 任 务 二 1.听老师朗读 2.同学齐声朗读 初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请同学们在听读时完成下列任务。 (1)注意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词语或句子。 (3)概括式批注出你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参考答案: 文章很有震撼力,听后有热血沸腾的感觉。文章的语言也很有气势,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从中可以听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有怀念、赞美,也有忧伤、愤怒等。 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并思考下列问题。 (1)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出的情感。 (2)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结合这个誓言,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 (3)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2)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结合这个誓言,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 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