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2213

重庆市巴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624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学期
  • cover
重庆市巴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甲】 冬至,又称“冬至节”“冬节”“亚岁”等,在古代还是一个重大节日。【乙】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之说,《东京梦华录》、《西湖游览志余》等书皆有记载。【丙】人们在此日更易新衣,馈送节仪,举杯相庆,热闹非凡。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而在南方,则盛行吃汤圆,冬至汤圆又称擂圆,取团团圆圆之意。南北方可谓相得益彰。 【丁】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在古人看来,冬至是阴阳交替之时,阳气自此萌发,开始盼望冬去春来的日子。宋代词人赵彦端曾写道,“一点青阳,早梅初识春风面”,在萧索( )的冬日里一点暖阳下摇曳( )的梅花,着实让人欣喜阳气的初生,冬至后静待春天的流盼也愈发迫切。 冬至的各种流俗都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jí( )取着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古人成熟璀璨的思想结晶,不言而喻,这其中最根本的精神就是遵xún( )天时,与自然和谐共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A.萧索( ) B.摇曳( ) C.jí( )取 D.遵xún( )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相得益彰 B.流盼 C.流俗 D.不言而喻 3.甲乙丙丁四处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语言表达 4.本周的主题班会课上分享的是写给冬天的三行诗,请你也加入他们吧。 小渝的诗歌 你的创作 下雪了, 隔着深渊, 一座山和另外一座山一起白头。 三、名著阅读 5.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和《水浒传》,请你完成下面的内容。 (1)小渝根据《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从意象角度做了如下整理,请你补充完整。 意象 内涵 情感 诗歌示例 太阳 ① 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向太阳》《给太阳》 黎明 希望、未来 呼唤黎明,迎接、歌颂光明 《黎明》《黎明的通知》 土地 苦难、悲伤 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2)金圣叹评价李逵“天真浪漫到底”,也有人认为他“极端鲁莽和残忍暴虐”,你赞同哪个观点,请结合具体的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6.为响应学校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滨江中学拟举办“传承文化经典,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巧设活动促精彩】请你为此次综合性学习设置两个活动。 活动一:人物图鉴巧绘制 活动二: 活动三: (2)【奇思妙笔现才华】学校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闰土或者孔乙己的命运。 示例:范进—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五、名句名篇默写 7.默写填空 苏轼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古诗词文亦是读生活、读人生。在那些作品里,你可赏自然之趣:“(1),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你可登楼远眺:“一上高城万里愁,(2)”(许浑《咸阳城东楼》);你可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3)”(苏轼《水调歌头》);你可叹物是人非:“(4),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可学奉献之志:“春蚕到死丝方尽,(5)”(李商隐《无题》);你可溯古思今:“(6),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此外,读“(7),”(范仲淹《岳阳楼记》),能让你感受超越客观环境与个人得失荣辱之胸襟;读“(8),”(李白《行路难》),能激起你战胜重重困难到达胜利彼岸之情怀。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