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2237

第一单元《比身高——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160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单元,比身高——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北师大,四年级
  • cover
《比身高———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数感:在理解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 运算能力: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能够准确、合理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3. 模型意识:将生活中的比身高、称体重等实际问题抽象为小数加减法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应用能力。 4. 推理意识:通过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和一位小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比身高、称体重等情境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2. 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小数加减法中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尤其是一位小数进位、退位的情况。 2. 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看看。(展示动物乐园的情境图)瞧,这里有几只可爱的小鹿正在比身高呢!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相关信息:小花高 2.4 米,鹿妈妈比小花高 1.7 米,小黑比小花矮 0.8 米,鹿爸爸高 6 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积极提出问题,如“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乐园比身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15 分钟) 1. 探究小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5 分钟) 教师活动:我们先来解决“鹿妈妈高多少米?”这个问题。谁能列出算式?(板书:2.4 + 1.7)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请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①借助元角分的知识,把 2.4 元看作 2 元 4 角,1.7 元看作 1 元 7 角,2 元 + 1 元 = 3 元,4 角 + 7 角 = 11 角 = 1 元 1 角,3 元 + 1 元 1 角 = 4 元 1 角,也就是 4.1 米;②借助直观图,用正方形表示 1,长方形表示 0.1,通过拼摆直观图理解算理;③列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说清楚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即相同数位对齐)教师重点讲解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方法,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理解不同的计算思路,重点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数加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通过重点讲解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 探究小数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5 分钟)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解决“小黑高多少米?”这个问题。谁能列出算式?(板书:2.4 - 0.8)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计算过程。(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计算情况)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说清楚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减起的过程)教师再次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