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3087

微技法12 什么样的事物可言志(托物言志手法)-【好作文什么样】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57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什么样,作文,言志,技法,写好,托物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作文 什么样 ———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 好作文什么样 ). 12.什么样的事物可言志 ———-托物言志手法 微技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对托物言志的作文,最恰当的选择是一开始就引出事物,一定要选择自己的心爱之物、美好之物、熟悉之物。然后,我们要对所选的事物仔细观察并深刻思考,从它们身上寻找可以“喻人”或抒情的点,抓住了相似点去状摹事物,进而展开联想,把所喻的人物品质特征融入到描绘的物象中,为“言志”架桥铺路,才能使“托物”和“言志”契合交融。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先极力写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写自己受到它的感染,感悟到生活哲理,热爱生活,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 着意描绘事物。对所托之物要进行精妙细致的描写,这是写好这一类作文,让情景交融的重要环节。“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对“物”的描写是为了“言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否则,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飘荡,没有了根基,没有了依托,就无从“言志”。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内在的“神”。在《一棵小桃树》中,作者抓住小桃树的成长历程来写,突出其成长中的精神意志,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托物言志的作文,要“立意在先”,对所咏之物,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选择最能体现“物”的“人格”化的一面来生发联想,找到“物”与“人”的契合点。在叙事描写中,把物与人放在同一背景中展现,将“物”人格化,这“物”就成为一种象征,就能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表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达到托物言志的效果。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赋予“落红”人的情感,表达出诗人的心志。 名家范 心中的芦苇 张弛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它们是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的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用诗化的语言描绘芦苇的形象特点:空灵悠远、孤独清高。?】 芊芊芦苇,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进一步写独特,独特在“摇曳”与“张力”的巧妙结合。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描绘芦苇形象。】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意气风发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厚重的中华诗篇,多与芦苇结缘,成作家爱“物”。】 【给芦苇一个深厚的文化背景,描写、抒情融于一体写芦苇。】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