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议论文 之 文采·造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立意之士,务欲造奇;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意思是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定要达于完美。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通常所说的有文采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 一、句式多变 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效果,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短句交替,错落有致;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令人深思。 一、文言句式插入 文言句式言简意丰,典雅端庄,口头语言自然鲜活,明白晓畅。在写作中,文言句式可以适当地插入,给人一种文学底蕴深厚之感,但不可太多,免得文白不分。 【示例】 1、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分析:“之与”有“和……作比较”之意,它的使用,既有比喻之功,又有对比之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 2、身在高三,有“人迹板桥霜”的晨,有“汗滴桌下土”的午,有“万家灯火我独明”的夜。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不语。回望走过的路,是“也有风雨也有晴”。既然选择了攀登,就当“一览众山小”。 分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诗经·黍离》,这里巧妙借用,表达了我内心的坚定。 3、我们要细微感知自己对细小事物的态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心灵的温度。 对比自己弱的人,能无欺乎?对有残疾的人,能无嘲乎?对身份低下的工作者,能有敬乎?对自然中的动植物,能有善乎?对需要帮助的人,能有爱乎?细察我们的内心,是否被轻慢、鄙视、厌恶硬化着,冰冻着?这样积极调节自我画像的底色,让我们心灵四季如春,保持恰好的温度,才能见到心土上长出的蓬勃生命景象! 分析:“能无……乎”这个句式在《屈原列传》中有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作者又巧妙化用“能有……乎”,使二者构成对比,突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标点符号多样 标点符号,它既可以表示语气停顿、显示结构关系,也能够表示特殊感情、语气与区别语意,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甚至达到文字不能达到的效果。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一篇作文只有逗号、句号,文章显得表达单调,说明没有使用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句式。所以,当你的作文中标点符号多样的时候,你的句式一定多样。 【标点符号·故事】 法国大作家雨果,写好了他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后,寄给了-出卷网-,但不知何故,好久没有回音。雨果给-出卷网-写了一封信,信的正文只有一个问号“?”。-出卷网-收到雨果的信后,很快给他回了一封信,信的正文也只有一个感叹号“!”。不久,《悲惨世界》出版了,并成为震撼文坛的佳作。这两封信虽然各自只有一个标点符号,但它表达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雨果是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疑问,而-出卷网-却用一个标点符号表达了一个回答。这一问一答分别是什么? 雨果问:“我的作品能不能发表?”-出卷网-答:“你的作品根好,很惊人,我们肯定出版!” 【标点符号·使用】 1.丰富文意内容。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感叹号、问号连用,一表愤激抗议之情,二表质问痛斥之意) 2.刻画人物性格。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省略号用得精妙,把项羽不等刘邦诡辩说完,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告密人出卖给刘邦,展示了项羽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