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3 修辞(比喻和比拟)、朗读 比 喻 一、比喻的概念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 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组成。 二、比喻的分类 1.第一种:像上面这类比喻,本体“春天”(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小姑娘”(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2.第二种: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例如: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李瑛《一月的哀思》) 3.第三种: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例如: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4.还有一种比喻,有多个喻体,这样的比喻是博喻。例如: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朱自清《春》)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两者缺一不可。 四、如何判断非比喻句 注意,有几种含有“像”字的句子并不是比喻句: 1.表示比较。如: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江水的浩大。 2.表示举例。如:“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句中用“像”字将方志敏作为例子,意在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3.表示猜测。如: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表示感谢。句中的“像”字前后不涉及两种事物,只表示猜测。 4.表示联想。如:小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在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这句话中用“像”字引出“小主人”产生的联想。 5.表示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这句话中用“像”字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 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 一看有没有“本体”, 二看有没有“比喻词”, 三看有没有“喻体”。 “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五、精彩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精彩比喻的要求: (1)本体和喻体要“形似”,异中有同,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奇妙而美好的感受,留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2)本体和喻体要“神似”,二者在情感上的要协调一致,突显写作意图,以情动人,有强烈的感染力。 (3)喻体生动形象,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丰富比喻句的内涵,拓展文章的意境。 (4)精彩比喻往往和其他修辞方法配合使用,注重上下文的衔接,融入课文的语境。 2.精彩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例:1.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说说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且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例2.找出《春》你最喜欢的比喻句,从“精彩比喻”的角度为它做批注。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轻柔”而且还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手带给我们的温暖的感觉,吹起了我们童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