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中华文化中历史典籍的宝贵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②语言运用:理解《孙权劝学》中的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思维能力: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④审美创造: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理解古代士人重视学习与个人修养的文化传统。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推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2)但(只)当涉猎 (3)见(了解)往事耳 (4)自以为(认为 )大有所益 (5)及(等到)鲁肃过寻阳 (6)即更(重新)刮目相待 (7)蒙乃(才)始就学 (8)权谓(对……说)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涂:通“———,道路。)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3)但当涉猎 但: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孰若孤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_ 今义:孤独。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造句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可就要成为吴下阿蒙了。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刮目相待) 造句几天不见,她的谈吐竟然如此不凡,真让人刮目相待。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④即更刮目相待。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对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 》是北宋(朝代)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易 》《诗》《书》《 礼 》《春秋》等书。 【文本精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的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