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4369

1《邓稼先》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说课稿)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54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邓稼先,导学案,教师,学生,课稿
    1 邓稼先 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背景资料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 ) 署名( ) 奠基( ) 开拓( ) 元勋( ) 仰慕( ) 孕育( ) 选聘( ) 大厦( ) 无垠( ) 夐( ) 黯( ) 曛( ) 铤( ) 筹划( ) 签字( ) 颤抖( ) 燕然( ) 嫣红( ) 挚友( ) 彷徨( ) 罗布泊( ) 可歌可泣( )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妇孺皆知( ) 马革裹尸( ) 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 署名: 奠基: 开拓: 元勋: 仰慕: 孕育: 无垠: 筹划: 嫣红: 挚友: 彷徨: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燕然勒功: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② ③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3.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4.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