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4375

3 《列夫·托尔斯泰》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说课稿)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77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学生,课稿
    《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 鬈发( ) 黝黑( ) 滞留( ) 禁锢( ) 轩昂( ) 犀利( ) 侏儒( ) 酒肆( ) 尴尬( ) 锃亮( ) 2.解释下列词语。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1928年茨威格访问苏联,当时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茨威格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为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农奴制所做出的努力,深深地折服于他卓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茨威格回国后便写了此传记,表达了他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二.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第①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不但不给人以哕嗦重复之感,反而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这就是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②段通过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一段同时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描写上来。 第⑤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一句指明前文所写的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揭示托尔斯泰形貌的矛盾统一,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可以说,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E、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2.选文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效果 试举例说明。 -- -- 3.文章结尾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 -- -- 4、结合详细语境,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⑴在这种入木三分的端详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_____ ⑵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 建筑起来的。 _____ 5.如何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仆人时是非常可怕的,由于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 --《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版) 一、自主学习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ī) 长髯(rán) 鬈发(quán) 黝黑(yǒu) 滞留(zhì) 禁锢(gù) 轩昂(xuān) 犀利(xī) 侏儒(zhū 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锃亮(zèng) 2.解释下列词语。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文中用来形容托尔斯泰的外貌看起来似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也暗示他生活的复杂环境等。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文中用此形容托尔斯泰即使外貌平凡,但内在气质和才华使他与众不同。 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文中用来表现托尔斯泰在某些场合下的坐姿,体现他的庄重。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在文中描绘出托尔斯泰温和、谦逊的神态。 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在文中表现出人们面对托尔斯泰犀利目光时内心的不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