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实际意义。 2.从组成的角度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3.通过侯德榜事迹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吃“盐”。你知道生活中的“盐”和化学中的“盐”有什么不同吗? 【讲解】盐的定义: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如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3)、高锰酸钾(KMnO4)。 【提问】下列几组物质中,二者均属于盐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1)NaClH2SO4(2)CaCO3NaOH(3)Na2CO3CuSO4 【归纳】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物质含有的离子。 【提问】观察以下几组盐,找一找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点。 【归纳】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说出想法,一部分学生能说出食盐是氯化钠。 思考,理解盐的定义。 观察化学式,理解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进行分析: (1)H2SO4属于酸; (2)NaOH属于碱; (3)二者都属于盐。 观察化学式,加深对盐的概念的理解,了解盐的分类。 分析物质组成,完善物质的分类。 通过生活常识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引出新概念。 从组成上认识物质。 认识“碳酸盐”的概念,为环节三探究其性质做铺垫。 环节二:了解常见的盐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哪些盐吗?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讲解】NaCl的用途、来源。 【讲解】Na2CO3的俗称、用途。介绍侯德榜的事迹。 【讲解】NaHCO3的俗称、用途。 【讲解】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介绍CaCO3的用途。 【追问】CaCO3为什么可以用作补钙剂? 思考、了解NaCl的用途与来源。 了解Na2CO3的用途与侯德榜的事迹。 了解NaHCO3的用途。 了解CaCO3的用途。 思考为什么CaCO3可以补钙,回忆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承上启下,引出对碳酸盐性质的探究。 环节三:研究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提问】用CaCO3作补钙剂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追问】为何NaH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追问】猜一猜,Na2CO3能否与盐酸反应? 【演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总结】CaCO3、NaHCO3、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提问】分析CaCO3和Na2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若物质具有相同的组成和结构,可发生相似的变化,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学过的碳酸盐的特殊性质,想一想如何证明某固体中含有碳酸盐? 【追问】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省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这一步? 【归纳】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CO2,可利用这一条性质检验碳酸盐。 回忆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类比CaCO3与盐酸,猜想预测NaHCO3和Na2CO3也能与盐酸反应。 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NaH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 观察思考,找到两种盐组成上的共同点:可以看作含有碳酸根。 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决定其性质和变化”。 思考,利用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CO2的性质,设计实验检验碳酸盐,预测实验现象。 思考辨析,不能省略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