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比例的认识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以及比的应用基础上,通过观察、交流,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并可以找到生活中的比例。在会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以及分数形式的比例交叉相乘积相等,并会正确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内容分析: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什么叫作比?师:什么叫作比值?师:什么叫作比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求下列比的比值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生: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 任务一:认识比例。师:请你写出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师: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比相等的图像,比不相等的图不像。如A和D两张图片, 长与长、 宽与宽的比相等, 6∶12=4∶8 , 所以就像。师:请写出图A、图B中长与宽的比,图A与图D的长与长、 宽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图 A 长 与 宽 的 比 是6∶ 4,图B长与宽的比是3∶ 2,6∶ 4= 3∶ 2,所以也像。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课本16页认一认)★( )叫作比例的项★( )叫作比例的外项★( )叫作比例的内项★12和4是( )项;( )和( )是内项。★把12∶6=8∶4写成分数形式( ),( ) 和( )内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师:右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师:比和比例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生:图A与图B长与长、宽与宽的比:6 ∶3=2 4∶2=2图A与图D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学生自学后汇报。生:3∶ 2和15∶ 10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 所以3∶ 2= 15∶ 10。 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价值,养成乐于思考,敢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任务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写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个比例,仔细观察,你会有新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小结:两个内项积和两个外项积相等。课件展示: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再写几个比例验证一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小结: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相等。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尝试写比例。 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课堂练习 基础题:1.(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16 4:8和5:20 3.应用比例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