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4821

【大单元整体教学】北师大版六下2.2《比例的应用》(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298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教学,北师大,六下,比例的应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例》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比例》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三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例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认识比例尺,能说出比例尺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会按给定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能在方格纸上,按给定比例画出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三个部分。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 从具体编排来说,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 创设有趣情境,以“设计巨人教室”等具体任务驱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知识的学习;教科书注重通过创设有趣情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比例”等知识学习的价值。 3.重视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学习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与前面已学习的比、除法、分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教科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2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比例 比例的认识 1 比例的应用 1 比例尺 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比例的认识 目标: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