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5240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知识清单

日期:2025-02-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0次 大小:5168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孟德尔,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F1全部为黄色圆粒。 (2)在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同时还出 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其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接近9:3:3:1 。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1)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两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2)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粒形———圆粒:皱粒≈3:1 粒色———黄色:绿色≈3:1 实验数据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 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1)根据每一对的相对性状:圆粒占3/4,皱粒占1/4;黄色占3/4,绿色占1/4。因为不同对的相对性状可以相互组合,如果组合是随机的,那么在3/4的黄色豌豆中应该有3/4圆粒,1/4皱粒;在1/4的绿色豌豆中,也有3/4圆粒,1/4皱粒。反过来,在3/4的圆粒豌豆中,应该有3/4黄粒,1/4绿粒;在1/4的皱粒豌豆中,也有3/4黄粒,1/4绿粒。因此,两对性状随机组合后,应该是:黄圆=3/4×3/4=9/16,绿圆=1/4×3/4=3/16,黄皱=3/4×1/4=3/16,绿皱=1/4×1/4=1/16。这种结果与事实相符,从定律分析看,四者分别占9/16、3/16、3/16、1/16,即比例为9:3:3:1。 (2)决定粒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粒形的遗传因子没有影响,黄色的豌豆不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不一定是皱缩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不但可以分离,进行重组,而且是自由组合的。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假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两个纯合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YYRR、yyrr。 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 。 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方法】 测交,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按照孟德尔的假设,F1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且比例为1:1:1:1 ,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yr,所以,测交产生四种类型的后代,黄圆(YyRr)、绿圆(yyRr)、黄皱(Yyrr)、绿皱(yyrr),且比例为1:1:1:1。 【遗传图解】 【实验结果及结论】 孟德尔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父本,还是母本,实验结果与预期的设想都符合,从而证实了: 1.F1产生4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 2.F1是杂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3.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补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时间:减数I分裂后期。 (3)范围:真核生物有性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