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5507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下 第一单元阅读训练+小古文阅读(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2316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阅读,小学,古文,答案,PDF,语文
    四年级下册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 小古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习题。 截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选文有删改) 【注释】 ①鲁:古代国名。 ②俄:一会儿,不久。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俄有老父至: 2.这个执长竿的人进城门时,先 ,后 , 最后听从别人的建议 才进了城门。 3.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老父 4.“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什么意思 · · , 。 ——— — 8 愈是睿智的人 愈有宽广的胸襟 斯塔尔夫人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阅读测试 (一)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 ( ) A.竹溪:岸边长满翠竹的溪流。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让栀子花显得是在徒然盛开。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 的特点。 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乡村教师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有份好工作忙开 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没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 娟子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 车在20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而现在,娟子轻描淡写地 放弃了这次(变化 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 她惋惜。 , 。 ——— — 智者顺时而谋 愚者逆理而动 朱 浮 ·9· 四年级下册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 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 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 发 明)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 他一面让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 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 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的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 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吗 ”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 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吗 ”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 一位。 1.对短文括号里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 A.变化 发明 B.改变 发现 · · , 。 ——— — 10 四方丈夫事 行矣勿咨嗟 陆 游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 四年级下册 C.变化 发现 D.改变 发明 2.短文第5至11自然段采用的是哪一种叙述顺序 ( ) A.顺序 B.倒叙 C.插叙 D.直叙 3.文中没救出来的小女孩是谁 ( ) A.老师的女儿 B.娟子的妹妹 C.村里的一个小孩 D.放牛娃 4.娟子回乡下老家任教的原因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