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今天,我们随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理解课文 01 ① 屋前瓜架 [动作描写]“搭”“种”“———“爬”“结” “挂”写出了生长的过程 对比 描写 可爱 色彩明丽 别有风趣 难生近意 威严装重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门前鲜花 雨后春笋 “朴素”它们在乡下随处可见。“华丽”花朵色彩艳丽。 【芍药】春天 【凤仙】夏初 【大丽菊】秋天 【鸡冠花】夏天 农家的花不用打理;花开三季,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探出头”[拟人]生动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的动态画面。 【春笋】 ②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③ ④ “率领”“大踏步”[拟人],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鸡群觅食 鸭子嬉水 鸭子自由自在不怕人,写出了自然、和谐的景象。 ‖ 第一部分 1~4自然段 描写了乡下人家屋前屋后的植物和动物。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门前晚饭 “天高地阔”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自由自在,漫无边际。 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红霞”“微风”“鸟儿”描绘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心情轻松愉快。 给大家展现出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⑤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秋虫夜吟 [拟人]的手法写纺织娘“唱起歌来”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之情, 拟声词“织,织,织,织啊”渲染了这种声音的美妙。 “催眠曲”的特点是轻、柔美。连这么轻柔的声音都能听见,说明乡下人家的夜晚宁静祥和。 ‖ 【静】 【动】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使我们体会到了乡村夜晚的安静。写出了乡下夜晚自然、和谐。 ⑥ 第二部分 5~6自然段 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第三部分 7自然段 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