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8691

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4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 cover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字,理解“雷达、模仿”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以及飞机是如何模仿蝙蝠探路的。 2.教学难点:理清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飞机在夜间飞行的视频,提问:飞机在夜间飞行,驾驶员是如何看清前方的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引出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夜间飞行的秘密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会认字:蝙(biān)、蝠(fú)、启(qǐ)、即(jí)、锐(ruì)、系(jì)、铛(dāng)、蝇(yíng)、证(zhèng)、研(yán)、究(jiū) 会写字:达(dá)、蚊(wén)、即(jí)、科(kē)、横(héng)、竖(shù)、绳(shéng)、系(jì)、蝇(yíng)、证(zhèng)、研(yán)、究(jiū)、驾(jià)、驶(shǐ) 重点词语: 名词:雷达、蝙蝠、启示、障碍物、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 动词:模仿、研究、揭开、推进、反射、显示、避开 形容词:漆黑、灵巧、敏锐 关联词:即使…… 也……、无论…… 都……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利用PPT展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后全班齐读。重点讲解“蝙、蝠、蛾”等易错字的字形和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即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蝙蝠和夜间飞行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朗读结束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针对朗读中出现的字音、语调等问题进行纠正。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比如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让学生明白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蝙蝠的启示。 (2)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描写蝙蝠在夜里飞行特点的语句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提问学生从这些语句中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高超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蝙蝠飞行秘密的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做好铺垫。 2.学习第4-7自然段 (1)分小组朗读第4-7自然段,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哪几次实验?实验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表格(如下表),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次数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蒙上蝙蝠的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能避开障碍物 蝙蝠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塞住蝙蝠的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到处乱撞 蝙蝠夜间飞行靠耳朵 第三次 封住蝙蝠的嘴巴 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到处乱撞 蝙蝠夜间飞行靠嘴巴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表格的填写情况,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利用PPT展示实验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详细讲解三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实验的方法和严谨性。 引导学生思考:三次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科学家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