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宗璞 紫藤萝瀑布 作者简介 宗璞,本名冯钟璞,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唐河,中共党员,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东藏记》《红豆》《丁香结》《紫藤萝瀑布》等。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写作背景 “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生字新词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凝(níng)望 笼(lǒng)罩 枯槐(huái) 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 词语积累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米酒。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形容枝干回旋盘绕、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朗读指导 (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句子的重读。 (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整体感知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作者先写花瀑,然后写花穗,再写花朵。“一片、一树、一穗、一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理清思路 本文主要从赏花、忆花和悟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赏花(1~6);忆花(7~9);悟花(10、11)。 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作者先是因为弟弟的病情烦躁不安,后来看见了一片紫藤萝之后为它的安静所感染,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紫藤萝瀑布那茂盛的生命力使她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篇文章只是单纯地描绘紫藤萝瀑布吗?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中心的句子。 不单是写花,由花写到了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走进课文 文章首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独句成段有何好处?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得”在这里说明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 ①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 ②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③描写手法如何? ①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②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 ③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走进课文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走进课文 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