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烛之武退秦师 《左 传》 复习重点 1. 巩固掌握《左传》的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 再次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3. 积累并掌握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 一、再读《左传》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史书体例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 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 《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通 史 断代史 编年体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史书体例 《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面貌。作者在选材、叙事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体著作。 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春秋时期各主要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所发生的事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国诸侯之间、各诸侯内部之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 《左传》既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善于描写战争;文字优美,叙事鲜明。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是鲁国史学家。 左丘氏世为鲁国太史,至左丘明则约与孔子同时。左丘明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乘车到周国都城,观览周国史籍)。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作者简介 即与其同好恶;汉代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贤典范。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二、再读经典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时代背景 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 函( ) 氾( ) 佚( ) 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