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1425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课件12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中图版地理

日期:2025-11-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7742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主题,教案,图版,期中,下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熟知其成因、特点及危害范围。 2.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精准运用地图查找、标注本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3.理解应急逃生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地理环境与交通状况,设计合理、高效的逃生路线。 4.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与应急避难的重要性。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准备 1.说出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分析其成因与地理分布规律。 2.复习地图三要素知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地图上准确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3.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害监测与避难规划中的应用,拓宽视野。 【合作探究】实地调研阶段 1.各小组携带地图、笔记本等工具,实地走访学校周边及社区内的应急避难场所。 2.观察场所位置、入口标识、场地面积、设施配备情况,记录周边地形、交通线路、建筑物特点; 3.采访场所管理人员,了解开放时间、容纳人数、应急物资储备等信息。 4.小组回校后,整理考察资料,绘制简易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标注关键信息; 5.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小组遇到的问题。 【合作探究】线路设计 根据不同灾害场景假设,如学校午休时发生地震、暴雨引发城市内涝等;各小组依据假设,结合实地考察成果与地图信息,讨论设计逃生线路。 【模拟演练】 选取学校部分区域模拟灾害场景,如教室模拟地震、操场模拟洪水; 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逃生线路,在教师指挥下进行逃生演练,演练过程设置烟雾弹、警报声增加真实感。 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反思,交流演练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社区居民、低年级同学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与逃生线路,设计宣传海报、手册或短视频;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应用到家庭应急计划制定中,提升家庭防灾能力。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合作探究】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遵循安全第一、就近避难、避开危险区域、便于疏散的原则; 考虑利用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开阔空间作为疏散通道,标注途中关键节点与引导标识。 小组合作绘制详细的逃生线路规划图,用不同颜色线条区分不同灾害场景下的线路; 附上文字说明,阐述设计思路、优势与注意事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二 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逃生线路设计 1.能够识别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熟知其成因、特点及危害范围。 2.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精准运用地图查找、标注本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3.理解应急逃生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地理环境与交通状况,设计合理、高效的逃生线路。 4.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与应急避难的重要性。 同学们,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定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调查周围步行20分钟可以到达的区域,分析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条件,并设计逃生线路。通过本次主题学习我们了解周边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合理逃生线路。 以本地常见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为例,进行活动调研。 (一)知识与技能准备 1.结合 PPT,系统讲解本地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分析其成因与地理分布规律。以地震为例,讲解板块运动原理,对照本地地震带分布,让学生明白灾害潜在威胁。 2.复习地图三要素知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地图上准确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3.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害监测与避难规划中的应用,拓宽学生视野。 (二)实地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