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女娲补天 从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引出本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对故事主人公女娲的已有认知,为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围绕略写处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做好准备。基于文本基本信息,通过想象经历神奇,有感情地朗读复现神奇,为故事内容的迁移和创生作好铺垫。通过谈话引导和点拨,带领学生进入寻找五色石的艰辛历程中,感同身受,在“合理和神奇”之间激活思维和语用,搭建起思维和表达的支架,鼓励学生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 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认识“败、措”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远古时期,世上一片荒凉,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战一场,水神共工一头撞倒不周山,那不周山原是根撑天的柱子。山倒,天上出现了个大窟窿,洪水猛兽在大地上肆虐,人类面临着空前的灾难,是谁拯救了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 同学们了解女娲这个神话人物吗? 你还知道她的什么故事吗? 女娲补天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措、颂”是平舌音,“混”读四声,“杀”是翘舌音。 cuò sònɡ hùn shā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 整体感知 第一、二自然段讲述了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人类遭遇灾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 第三、四自然段讲述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是故事的经过。 第五自然段讲述了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重获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她的伟大功绩,这是故事的结果。 整体感知 天破地裂 炼石补天 杀龟撑天 杀死黑龙 堵塞洪水 天地恢复平静 拣五色石 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简述《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重点词句。 小组交流,补充评议:交流自己圈画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集体交流,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故事的神奇。 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整体感知 梳理人们面临的灾难: 天上———大窟窿 地上———深沟 洪水———喷涌而出 野兽———残害人类 整个世界是多么可怕,人们的生活处境多么危险。谁能拯救人类呢? 天上露出大窟窿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裂开了深沟的地面又是怎样的?洪水喷涌、野兽残害百姓的画面是怎样的?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女娲用五色石炼成的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了,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 把天上的五色云霞想象成女娲用五色石浆补好的天空,这样的想象神奇而瑰丽。 整体感知 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 女娲是怎样想到用大乌龟的腿来撑天的?大乌龟究竟有多大?它的四条腿是怎样撑住天的? 乌龟的四条腿就撑起了人们头顶的天空,真是不可思议。 整体感知 回顾课文: 当女娲看到人们生活在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时,她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可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作。女娲首先得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的石头。课文是怎么写她拣石头的?找到句子读一读。 整体感知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作者用了一句话介绍女娲寻找彩石的过程,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那么,女娲寻找五色石头会经历怎样的困难、怎样的波折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这处情节说清楚、说生动。 教师点拨 想象拣石头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