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2481

专题复习4实验探究题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569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教师,九年级,人教,化学,学年
    专题复习4 实验探究题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1.(2024·陕西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面实验“DIY”的形式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习交流】 (1)步骤Ⅰ是向镁带和少量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带逐渐减少,碳酸钙逐渐消失,乙和丙中始终只有无色气泡冒出,再无其他明显现象。则气体X是 ,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Ⅱ是在甲中碳酸钙完全消失后,将甲、乙、丙的导管接口重新进行了连接,如图所示。实验中,当观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时,丙中同时产生 ,随后结束实验。 【提出问题】 实验结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Na2CO3 猜想三:NaOH、Ca(OH)2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小组讨论后,确定只有猜想四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 【实验验证】 (1)小王同学认为选择无色酚酞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即可验证以上三种合理猜想。 你认为不用上述试剂中的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小王同学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实验后丙中的溶液,并分别做如下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颜色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C中有气泡生成,则证明猜想 成立。 【拓展反思】 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pH=2,则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除HCl外,还有 种。 2.(2024·武汉中考)暖宝宝是常见的局部取暖贴剂,使用后的固体中含Fe2O3、Fe(OH)3、NaCl、铁粉、炭粉和蛭石。为探究其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化学项目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蛭石呈黄褐色,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Cu+Fe2(SO4)3CuSO4+2FeSO4] (1)取出使用后暖宝宝中的固体,观察到部分呈黑色。呈黑色的物质是 。 (2)称取15.00 g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14.00 g滤渣甲。向滤渣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5.20 g滤渣乙。铁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滤渣乙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10.18 g滤渣丙,滤渣丙中有紫红色固体。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将滤渣丙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用如图所示装置继续实验(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至恒重,其质量为11.06 g。装置D的质量增加4.40 g。 ①滤渣丙中铜的质量为 (结果精确到0.01 g)。 ②若所测样品中Fe(OH)3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没有连接装置E b.点燃酒精灯前未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 c.硬质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未被完全吸收 d.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仍有紫红色固体残留  物质性质的探究 3.(2024·湖北中考)NaHCO3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抗酸药。某学习小组在室温下,对Na2CO3是否适合作为抗酸药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HCO3俗称小苏打,Na2CO3俗称 。 ②人体胃液(含有盐酸)通常约100 mL,pH约1.5,体温约37 ℃。 ③抗酸药的标准之一:药物发生疗效时,胃液的pH保持在3~5之间最宜,pH过高会导致胃痛等不适症状。 【提出猜想】 猜想甲:Na2CO3适合作为抗酸药。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乙:Na2CO3不适合作为抗酸药。其原因可能是碱性较强。 【实验探究1】探究Na2CO3与NaHCO3碱性的强弱 依次测量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结果分别为11和9。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 (填“强”或“弱”)。 【实验探究2】探究Na2CO3作为抗酸药的适应性 先向500 mL烧杯中加入100 mL pH=1.5的盐酸,用自动注射器向烧杯中以1 mL/min的速度滴入pH=1.5的盐酸模拟人体分泌胃液,再加入1.0 g Na2CO3固体,并持续搅拌。用pH传感器记录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将上述实验中Na2CO3换成NaHCO3,重复实验过程。所得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