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学生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与同伴探索9加几的过程中,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并能够从中优化算法。 3、在探索9加几的算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规范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小棒。 学具准备:每人两种颜色的小棒各是9根、6根。 教材分析:《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本单元内容的起始课,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为后继其他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做铺垫,在一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报名场景为题材,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基本计算能力二者的结合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的发展眼光对待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思想,探索并总结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开学以来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加几,并在学习初期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小棒动手操作来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所以孩子对“接着数”的方法不陌生,但“凑十法”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方法是计算9加几题目的最简单的方法,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对于9加几的计算,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因为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在方法上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对于9加几的题目还一无所知,他们更需要经历实践操作,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思想,然后通过交流展示,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趣: (出示大拇指图)认识它吗?想得到它吗 老师相信,这节课,通过小朋友优秀的表现,一定能够得到老师赞许的大拇指!你们有信心吗? 一、课前铺垫性作业: 1、口算。 10+3= 7+10= 6+10= 10+9= 10+5= 10+1= 8+10= 9+10= 这些题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10加几得多少? (指10+9=19,9+10=19)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算一算。 9+()=10 9+1+1= 9+1+6= 9+1+7= 做这些题的时候,我们都是先算的什么? 看来,10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10加几小朋友们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出示情境图,说信息:(随着运动员进行曲出示情境图) 大家看,星星小学正准备开运动会呢!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生答,师板书:(1)赛跑9人(2)投沙包6人, 除了运动员,还有小朋友在做什么? 3、立德树人教育:对!义务为运动会服务的同学就叫志愿者。毕竟运动员的名额是有限的,那选不上运动员的小朋友,能热心为运动员、为运动会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值得表扬的。 快数一数,图中男、女志愿者各有多少人?男生数男生志愿者,女生数女生志愿者。 指生答,师板书:(3)男生志愿者9人(4)女生志愿者7人, 4、提问题:老师发现咱班同学都长了一双慧眼,能快速的找出图中的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两则信息(1、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板书: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指(3、4)根据这两则信息谁再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板书: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列式,体会加法的含义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你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