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5009

四川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43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2025届,高三下,三下,学期,2月
  • cover
四川省2025届高三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楼梦》第三回对初到贾府的林黛玉有这样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 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老舍对此有诚恳的辨析和批评:“这段形容犯了两个毛病:第一是用诗语破坏了描写的能 力;念起来确有些诗意,但是到底有肯定的描写没有 ……第二,这一段全是修辞,未能由现成 的言语中找出恰能形容黛玉的字来。” 老舍以一个优秀作家对语言的敏感,对古人使用的书面白话文有如此这般的认知应当不会出错。古汉语中的不少语词确实充满歧义,有歧义的语词组合在一起是多倍的歧义,使表达模 糊、朦胧、隽永,确实富含诗意。恩斯特 · 费诺罗萨因而确信古汉语是最宜于写诗的语言。弗朗索·瓦朱利安把这种语言行为称作迂回性地进入。 古人使用的汉语深陷于直至沦陷于因为歧义带来的诗性,缺乏拉丁语认可的那种严格的理 性。戈特弗里德 · 莱布尼茨认为,一一种完备的语言就是一种“可听见的理性”。汉语“不用像各 种词根或词尾变化那样的特殊标记来表明所要求的词类、名词的数和格、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这使汉语变得异乎寻常的简洁。 ……汉语几乎不能帮助我们通过一些明确可解的迹象来确切找 出词义和词在句中的作用。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构形法,这就强烈要求人们具有猜测能力”。 异乎寻常的简洁,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无法“达诂”的诗意,还有对美的感受,却必须用不确定性买 单,用歧义性付账。用学者张卫中的话说,是“中国人在文言的雕饰中乐此不疲,把一生的精力 投入这种语言的游戏中,致使中国人得到了一门自以为傲的艺术,却丧失了了解自然、征服自然 最得力的工具”。古人使用的汉语因其含蓄、模糊与迂回,很难在事物如其所是的层面照相式地 刻写事物,从而将事物的一个细部在事物自身的层面描摹出来;而以视觉为中心的古希腊语或 印欧语系中的很多语种,更在意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认知,尤其在意关于万物的纯粹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到底具有何种程度的可靠性。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埃德蒙德·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甚至勒内·笛卡尔用横竖两根线条组建起来的坐标系,那个奇妙的舞台,专门为此而设。在他 们之后,各种认识论模式层出不穷,连知识社会学、知识考古学之类的交叉学科也建立起来了。 西渡有一个独到的见解:现代汉语是一种为了追求“现代性”而人为造成的语言,并非导源于古代汉语,甚至不脱胎于旧白话。他认为,现代汉语中大量的新词汇是在有意识、有方向和日 的的设计中完成的,是一个技术化过程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 ……语言的技术化不仅是 科学共同体内部的需要,而且也是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技术化社会的构造的内在需要。现代汉语 有两个主要来源:人们的日常口头语言和对外国语言的翻译。前一个来源提供了一些表层词 汇;后一个来源为现代汉语带来了“现代性”的骨骼和肌理,构成了现代汉语的本质。现代汉语 最重要的词汇、句法结构、构词法、节奏、语法形态、呼吸方式,都是舶来品,主要来自拉丁语系。 李春阳抱怨过,至晚自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来的社会科学,还有人文学科的诸多领域, 一 旦离开西方的学理和来自西方的基本语词,几乎不能思考。李春阳由此给出了一个结论:“从这 个意义上说,现代汉语是一种‘翻译'语言也并不为过。” 汪晖对现代汉语的到来也有过一番积极的陈述。他认为,今天流行的物理、化学、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