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滚滚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兴衰 成败的故事,就有多少警醒后人 的道理。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 照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了解 历史,不忘过去,才能看清前进 的方向;尊重历史,以史为鉴, 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核心素养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品。 ( 文化的传 承与理解)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语言的建构与运 用 ) 3.学习例证法和正反说理的论证方法。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4. 了解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懂得 “兴亡在于人事”道 理 。 (审 美的鉴赏与创造) 一 、知人论世 欧 阳 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唐宋 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 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以散文突出, 他的散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语言,生动地表现人 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 一体。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 纂了《新五代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十国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 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交替出 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 过。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 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 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 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 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 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 不 鲜 。 这 期 间 , 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既是一代枭雄, 又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于五代纷扰之 时,以雄霸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 下。在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 树,迷恋伶人, “常身与俳优(杂耍 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 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 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 之际,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 了庄宗 。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 史 · 伶官传》。 后唐庄宗李存勖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 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地主大 官僚的政治经济利益,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 北宋的统治 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榨取更加残酷。由于北方少数 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 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斗争,反 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 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 谏 ,以古喻今,告诫北宋统治者,不应满足表面的繁荣, 应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六国论》苏洵 伶 : 封建时代称乐工为伶。 伶 官 :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序 : 为 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 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 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 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 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 关书或文的内容。 解 题 : 二,读课文,正字音 三、研读课文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原庄 叹惋之情十足 道 理 难道不是 推其根本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词,代指“这个道理”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 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 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思考:第一段在论证上的作用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 ... ...